Friday, September 15, 2006

叫鸡无罪!

叫鸡无罪! 作者:钪凯+版主(负责加盐添醋)。

话说前几天去骨灰塔拜祭去世多年的舅舅,过后就四处走走,也顺便"探望"2个英年早逝的朋友。

忽然,听到一旁2个小瓜的谈话。较小的瓜指着一个空骨灰格里写在红纸上的4个字问道:"这4个字是什么意思呢?"

较大的瓜支支吾吾回答说:"长...生...不知什么字...位。"(长生禄位)

大瓜好学好问,于是跑过去问妈妈,哪知妈妈却举起手一巴掌打在他脸上,然后大声说:"小孩子不可以乱讲话!"大瓜被打得不明不白,独自躲在墙角暗地里抽泣。

我走了过去,向他解释那是“预定”的意思。我想,如果当时骨灰空格里写着的是"Reserved"(预留位置),那小瓜问妈妈时,或许就不会被打得不明不白?

唉,这大概就是中文字和华人习俗的"可爱之处"。

另有一回,带受英文教育、来自新加坡的“香蕉人”上云顶2日游。他的小瓜在玩旋转小飞象时,我们就在旁闲聊。忽然,他用半咸不淡的华语对他老婆说:"看!IRENE(女儿爱琳)与那个男童玩得多么兴奋,高潮连连啊!"

他这句话听在耳里让人哭笑不得。我建议他下回不要开口闭口说高潮,而是把话说成:"看!Irene与那男童玩得多么尽兴,乐不可支。"我想会这听起来至少不会那么刺耳吧。

***经典还在后头***

前几天光顾快餐店,排队时听到身边的少妇,以女高声的声线对她的小孩喊到:
"Ah Boy啊,先不要去玩,先叫鸡。"

我望向她,无奈地对她微微苦笑。我想在场比较有中文水准,脑袋又举一反三的人,

也都想掩嘴偷笑吧。所幸她喊的是她孩子,不是她老公。

我对"先叫鸡"这3个字,与其说是特别敏感,倒干脆说是很反感,因为这3个字曾经让正经八百的我很尴尬。

上回去泰国(必须强调是纯旅游),3男2女一过境就被嘟嘟车司机半推半就、分别赶上2辆小车。

我们3个大男人一上车,迫不及待就叫司机先载我们去吃泰国很出名的叫化鸡。司机当时不顾前面有没有车来,竟立刻转过头来并以还算标准的华语大声问我们:"先叫鸡?"。在"鸡"特别令人尴尬的国度,大家一时面红语塞,半响说不出话来(莫非心中有鬼?)。

虽然华语是我悠悠中华文化之精髓,优美而达意。但如果水准不到家又乱说出口,

或许就会被年轻但思想保守的妈妈掴得不明不白,也让人误会、被人当笑话、被人

误会真的去嫖妓或甚至被告性骚扰良家妇女。

看来学好华语还多了一个重要的好处,就是至少去中国时不会被公安当嫖客对付。

***
据了解,钪凯把以上文章贴在自己的部落上后,引起很多人的兴奋,更收到不少回

应。当中摘录如下:

懒人(住组屋)说:是呀!不过我也经常乱说,就如我常跟女性朋友说,"喂,我去你下面等你。"
而我男友也常这样对我说。

某匿名者说:
有一个漂亮小姐上巴士后,从包里拿出纸巾并使劲地擦了擦座位。正要坐下时,她

放了一个响屁。旁边一个先生听后打趣地说:小姐真是爱卫生,擦了那么久,还要吹一下!(这和叫鸡有关系吗?)

钪凯答说:
曾问一位女性朋友说:"你这个月能来吗?"

她回答:"能不能来并不由我作主,因为我的经期不是很准。"

我只是想问她这个月能不能到吉隆坡,看来,歪的真的是人脑。


版主金良说:
说到底,最可伶的还是鸡类。除了天天被人宰杀享用,还莫名其妙被套在不道德人

物的身上。多少年了,以鲜血冲洗也洗不清白了。

此外,我也相信许多男人去泰国也是纯旅游的。钪凯无须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。

Friday, September 01, 2006

记者揾食艰难

阿杜是同事东凯介绍我认识的香港某刊物摄影记者。到香港时,曾特地和他做短短的会面,借机向他讨教当地传媒操作情况。相信因为忙了一整天才来和我见面,他精神有点恍惚,但说话还是特别的快。十句话里,一定重复一句:你知不知,我好忙的!

他说,为了在生活节奏特别快的大城市生存,普遍上一天工作12个小时是等闲事,有者更嫌不够长。没办法,揾食实在艰难。

这点很容易得到应证,因为我们在街道上行走时,步伐会莫名其妙地加快而不自知,直到两腿突然酸软抗议,才发现我们超越了平时走路的速度。

以百货商店和小餐厅职员为例,听说一般每天都要站上10到12个小时。还有,在那边出一个清洁女工的招聘,便会有几十个老姨争着去做。那其他工作职位的竞争激烈,更是可想而知的。

所以,香港人特别怕失业,更对"炖东姑、豉椒炒鱿和接大信封(广东话,被辞退的意思)"等字眼特别敏感和恐惧。也据说因为这样,许多老板们都变得很"串"(嚣张)。

很多人都说香港好,至少我也曾这么认为过。不过,如果拿我现在的生活和香港人来比,我情愿呆在槟城。至少我不用像香港迪斯尼的员工那样,在童话世界里工作,却对工作环境和福利有所不满。

像我这样资质有限、没有大欲望和野心(只有一点),以及不要压力的人,最好还是留在本地,以免有一天变成脾气暴躁的记者阿叔。

照片香港闹市---旺角的街道侧景。当时,两个忙得不可开交的小贩(左边站的是游客)突然肚子饿,随手拿出小凳子就地解决晚餐。看见这一幕,不得不佩服香港人坚韧的生命力和刻苦耐劳的精神。

在本地,已经很少看见这种情况了。小贩们都是吃得饱饱后才开工的,生意好的甚至还会骄气十足,另人不敢恭维。

不过,半夜时分在本地的24小时油站里,偶尔可以看到一些同胞在柜台下地上,用手扒着他的咖哩饭。找钱给你时,钱还带有油油的炸鸡香味。这些,相信与最近吵得沸沸扬扬的边缘化课题无关。实实在在,是民族文化的不同而已。

"大佬,记者啊,俾吓面喔!"

在香港自由行的几天,阿杜2次特地来见我和女友,还带我们去地道的茶餐厅。和电影节差不多,我们在好像古惑仔聚会,压迫感十分(动作大点都碰到人)的茶餐厅里,吃了接近200港币的多司(靠面包)和奶茶。

他送我们回酒店时已是凌晨2点多。3个夜归的人,在街上走了一段不短的路程。他一直放慢步伐,我们才跟得上他。

我在静悄悄的都市街头,看到一堆堆好像烂仔的青年,三五成群的不知在做什么。想起我国的治安情况,我于是问他,入夜在街头走,碰上匪徒怎么办?

他若无其事,很平静地回答说,跟他们讲:"大佬,记者啊,俾下面喔!多数会没事的。"

我想, 原来香港记者在当地还有些社会地位。反而在我们这边,除了经常被政治人物和高官搞成"歪曲事实的问题人物",又被有背景的人"特别照顾",弄得个里外不是人外。还有,在遇匪表明记者身份时,又分分钟被槌多两下,捅多一刀,连相机都被抢走,真是欲哭无泪。

原来在香港,无良狗仔队和记者还是有分别的。只是不知道在云顶的狗仔偷拍事件后,良心记者在香港的待遇和地位有没有什么变动?

本地记者要养家糊口虽说也不容易,但还值得庆幸的是,我们还不需要冒险到去偷拍明星来"表现"自己。

活动主办单位只懂要传媒帮忙宣传,却完全没有考虑记者们的方便,让记者挤在危险的浮台上。争
先恐后的记者一不小心,可能人和器材都将泡"咸汤"。



版主:本人言论完全纯属个人意见(牢骚?),不代表本版和馆方立场!